水润聊城 因水而生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
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
一千多年前,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《陋室铭》中写下了上面的话。孔子云:“智者乐山,仁者乐水”。“山水”二字,从古至今与人类契合,身化千万相,人们藉由山水寄情,山水纵情,山水忘情。
纵观世界历史,人类文明的产生无不与“水”密切相关。古巴比伦文明,诞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;在尼罗河和古印度河的滋养下,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逐渐形成;黄河和长江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,生生不息,永葆生机。
从古至今,大川大河奔流不息,所经之处,就有人类文明薪火相传。水不仅孕育了人类文明,也造就了现代化的城市。可以说,哪里山水佳,哪里就富庶祥和。聊城以“江北水城·运河古都”而著称,自然与水密不可分,水给聊城带来灵气。聊城境内水系众多,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3条,黄河在东部奔腾咆哮百余里;京杭大运河从中部蜿蜒曲折过市区;卫河从西部携水弄潮冀鲁豫;还有马颊河、徒骇河等纵横交错。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--东昌湖,面积达6.3平方公里,环抱着一座1平方公里、方方正正的宋代古城。正所谓城中有水,水中有城,城水一体,交相辉映。
聊城是黄河文明与运河文明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,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、三国曹植墓、明代光岳楼、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3处。明清时期是运河沿岸最大的商埠之一,凭借漕运之利繁荣400多年,被誉为“漕挽之咽喉,天都之肘腋”“江北一都会”,《水浒传》《金瓶梅》《聊斋志异》《老残游记》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这里还诞生过为数众多的名人先贤。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、唐初名相马周、哲学家吕才、宋代医学家成无己、明代文学家谢榛、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、“义学正”武训、抗日名将张自忠、国画大师李苦禅、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、国学泰斗季羡林等,都是聊城人。
先人前辈为聊城积累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近年来,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,勤劳智慧的聊城人民让这座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魅力,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旅游、工作乃至定居。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,期待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,让八方来客了解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