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绿园坐落于聊城东昌府区西北隅,为明、清两代官府花园,因靠近城墙西北角的绿云楼而得名,园内有“十八景”,因其作为聊城八大胜景之一的“绿云春曙”而久负盛名。
初听到“依绿园”这个名字时,还没读过杜甫的那句“名园依绿水,野竹上青霄”,只觉得用“依绿”二字给园子命名的心思太巧妙,单听名字便能想象出园中小桥流水、曲径通幽、春光满园的胜景。明清两代500余年间,依绿园一直是东昌府知府衙门的后花园,更让人又多了分想入园一观的冲动。
依绿园建于宋朝,最早称“自公亭”,后又改建成“绿云楼”,还称过 “绿云亭”。清乾隆年间,东昌府知府胡德琳对其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,定名为“依绿园”。
古时候,官员和文人墨客都喜欢到园中,或散步,或闲聊,或吟诗作对,或自己带着酒菜到亭子里边喝酒边赏美景。据说,当年郑板桥来东昌府时,夜降大雪。第二天他和友人到园子里踏雪观竹,当时知名画家吴竹堂即兴泼墨作了一幅《得水园喜雪图》。郑板桥为面南的一处宅子题写了 “喜雪斋”,以示文人清高自洁的秉性。
“绿云楼”在明代被列为聊城八景之一,称为“绿云春曙”,意思是:在风光绚丽的春天清晨,登上绿云楼远眺,可见蔚蓝的天空中晓雾飘渺,紫蔼升腾,气象万千。